三重顶(底)形态
三重顶(底)形态和头肩顶(底)形态唯一的区别在于它没有“头部”,它的三个峰(谷)的高低几乎一致,常常使人们无法分辨是头肩顶
底)还是三重顶(底)。三重顶(底)形态的形成原理及其它特性同头肩顶(底)形态几乎一样。在日本技术分析里,三重顶形态叫三山形态(三座山峰),三重底形态叫三川形态(三条河流)。
双重顶(底)形态
双重顶形态是指汇价在顶部形成两个波峰的形状,常称为“M”型反转;双重底形态是指汇价在底部形成两个波谷的形状,常称为“W”型反转。与三重顶(底)形态和头肩顶(底)形态不同的是,双峰(谷)形态突破后的涨(跌)幅通常是形态本身颈高的1-3倍。
细描述:汇价一直沿趋势线在向上爬升,当它两次爬到同一高度而折回时,我们可以感觉到那里有较强的卖压;而一旦汇价折回到趋势线以下时,我们则大致可以判断“M”头可能会形成,于是在汇价突破趋势线的时候,就是第一个比较理想的卖出点。既然预知“M”头会形成,我们就会在最近一个低点处画出与顶部平行的颈线,等待汇价完成突破和反抽的过程。在汇价突破颈线的时候是第二个比较理想的卖出点,而当汇价进行反抽的时候,则是第三个很好的卖出点。当反抽失败后,下跌的测量目标为从顶部到颈线位垂直距离的1-3倍。
双重底反转形态与“双重顶反转形态”基本相反。
需要注意的是,双重顶(底)反转形态并不一定意味着汇价必定反转。汇价如在回落到颈线部位时获得支撑,则有可能再创新高,继续朝原趋势方向运动;或者退回来续而形成三重顶、多重顶、矩形等多种形态。在判断“M”形态到来后趋势是否继续进行时,有三个标准可以用来衡量,以双重顶为例:最快的是看价格是否跌破了原有的左斜向上的趋势线,当跌破该趋势线时,下一个支撑位就是颈线,出现了颈线,自然就有可能出现双重顶、三重顶、矩形等形态;再一个是时间,如果两个顶之间形成的时间间隔较长(如一个月),那么形成顶部的可能性较大,因为其中消耗了大量的多头热情而局势得不到迅速的上升,产生了压制下跌、维持出货的嫌疑;还有一个是“M”形态的高度,即峰顶回撤的幅度,如果从两个顶部位回撤的幅度是原来上涨趋势的15%-20%,那么这种有力度的回撤也有可能意味着顶部正在形成。但两个顶之间间隔的时间越长,对于顶之间下跌的幅度要求就越小。
此外,双重顶(底)形态的两个峰(谷)之间的距离越远,也就是形成两顶(底)所持续的时间越长,那么,将来双重顶(底)形态反转的潜力就越大,反转之后的波动也就越剧烈,这又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互换含义。也许是因为双重顶(底)反转往往是一个横向整理的区间波动行为,所以日本技术分析里没有相关的介绍,但在平顶和平底的反转形态里,也透露着双重顶(底)形态的反转含义。